开发区大事记
开发区简介
荣誉榜
领导
区直单位
街道办事处
驻区单位
图片新闻
园区要闻
区外动态
报道转载
国家卫生城复检
两学一做
降成本优环境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两会宣传
环保在行动
民族团结进步
违建专项治理
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脱贫攻坚在行动
党外知识分子心声
投资政策
行政服务中心
政策文件
公告公示
人事任免
企业风采
企业招聘
民意征集
资料下载
投诉咨询
便民服务
信息检索
宜春经济开发区>>>专题报道>>>降成本优环境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的具体举措》的通知
信息来源: 区党政办   更新时间: 2017-01-03   
收藏 打印 关闭  字体:[  
宜府发〔20161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的具体举措》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此件主动公开)          20161213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积极发挥

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

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的具体举措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25号)精神,结合宜春实际,现予研究制定如下具体工作举措:

一、总体要求

遵循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十六字方针,按照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以消费环境改善和市场秩序规范释放新空间,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为实现提前翻番、挺进百强、同步小康目标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升级方向

(一)加快发展服务消费。主动适应居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加快发展旅游、健康、养老、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依托月亮之都 禅宗圣地 温泉之乡品牌形象,实施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大力拓展休闲度假游、康体养生游、乡村游、商务游、购物游、会展游、研学游、文化游、工业游、体育游、水上游、低空飞行游等旅游消费领域,推动旅游演出、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全域旅游示范带建设。充分挖掘宜春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推动传统文化消费升级,加快发展文娱演艺、出版发行、动漫设计、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文化建设,扶持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推进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积极发展涵盖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中医养生、康复医疗等领域的大健康产业。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增加高水平护理、家政服务人员供给。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着眼新消费领域,加强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服务业发展办、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新局)

(二)大力促进绿色消费。扩大绿色消费需求,增加绿色消费品有效供给,加快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努力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点支持上高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万载有机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和制造投入,积极开发有利于节约资源、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加大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以及环境标志产品等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快畅通绿色产品和旧货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引导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降低能源消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环保出行,推动道路客运及城市客运企业选用新能源车型。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支持发展共享经济,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市科技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房管局、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三)拓展提升信息消费。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突破口,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旅游、健康、养老、文化、教育、医疗、商业零售、农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剌激信息消费,持续带动各领域消费。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加快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拓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服务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推进智慧家庭等新兴信息消费应用推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支持乡镇影院建设,鼓励各级文博单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努力,力争全市有3个以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每个县市区有2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旅发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市城管局)

(四)积极引导时尚消费。顺应时尚品牌商品和服务消费趋势,推广普及适应中高收入群体需求的传统高端消费,培育发展适合年轻一代的新兴消费。构建时尚消费空间,实施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发展城市文化娱乐综合体,打造一批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时尚消费地标。加强陶瓷、夏布、脱胎漆器、竹编等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重视挖掘运用传统手工技艺、加工方法打造时尚精品。打造时尚消费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商会、龙头企业组织举办进口商品展、美食节、时装周等系列时尚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时尚产品、时尚品牌和时尚企业。努力培育壮大我市锂电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汽车消费促进行动,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新趋势。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措施,促进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提升。努力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食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发展办、市工信委、市旅发委、市卫计委、市公安局、市质监局)

(五)着力培育品质消费。适应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特别是中高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实用、更为舒适美观、更有品味格调的品牌商品消费。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检测评定中心和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消费品质量整体提升。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建立标准化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出台用标准引导技术、用技术保证质量、用质量铸就品牌、用品牌占领市场的发展战略。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活动,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指导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提升企业的品牌综合实力。指导企业对商标品牌进行广告宣传,推广商标+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标产品和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严厉查处假冒侵权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商标专用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推进连锁网点建设,促进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牌商品销售。(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服务业发展办)

(六)充分挖掘农村消费。立足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应对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大涉农专业开发和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农村消费结构、层次和水平,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家电类耐用消费品、家用轿车等方面的消费。补齐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以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和电力、广电、信息通信等七改三网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超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产区与大型零售企业对接机制。加快城乡断头路建设,着力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用好农发行抵押补充贷款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政策,确保农村公路自然村(25户以上)通水泥路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挖掘农村电商消费潜力,充分发挥邮政系统、供销社系统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优势,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引导推动配送中心、货运站、配送点等层级网络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发展战略,支持有实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特色地方馆,打造宜春特色农副产品馆,布局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拉动农村教育消费。构建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链条的农村文化网络,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责任单位:市新村办、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市供销社、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

三、具体举措

(一)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依法依规开展全市僵尸企业的吊销工作,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避免新的僵尸企业产生。实施淘汰产能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因素、经济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一批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的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高端产品、高端品牌,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面跃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分层、分类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加快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开展智能工厂”“机联网”“厂联网试点示范,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智能制造集聚区。推动传统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企业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工商局)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经济,着力培育壮大特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我市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把锂电新能源建设成为我市支柱性产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鼓励服务型企业跨越传统产业边界,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生产、商务、运营、管理等全过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的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创新驱动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比重明显提高、水平明显提升为目标,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着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会展服务、广告业等产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商务咨询、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行业,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撑。围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着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养老、文化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大力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商贸流通、教育培训等行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责任单位: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4.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目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提升。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重点帮助油茶、特色果业、茶叶、畜牧业、花卉苗木、毛竹、有机农业等优势特色农业企业创建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水平。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对我市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体系,做到各个环节的标准全覆盖。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5.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支持和引导企业弘扬工匠精神,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良好信誉来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商务局)

(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6.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消除服务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性政策。逐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全面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实行企业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双告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宽新注册服务业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限制,推进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记,为创业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优化企业登记程序,积极开展企业登记网上申请审批,减轻企业负担。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应用型技术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按照服务性质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保障民办与公办机构在资格准入、职称评定、土地供给、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公平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推动旅游消费。支持无车承运物流、网络租赁汽车等分享经济消费新业态。积极申报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调发展试点城市项目。 (责任单位:市编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旅发委、市服务业发展办)

7.扩大市场化服务供给。推进公立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尽快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鼓励提供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行业服务功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激励力度。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责任单位: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

8.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每年从工业、科技、就业等专项资金中整合1000万元设立市级创业创新基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双创主体,大力扶持草根创新创业,推进返乡创新创业,支持企业高管创新创业,鼓励企业二次创业。推动创业创新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分制管理。全面拓宽双创领域,促进双创与各行业融合,推动双创向不同所有制领域覆盖。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创业创新教育示范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创业型学院,全面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创客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丰富多彩的创业创新活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加大双创宣传力度,加强创业创新政策宣传、解读、帮助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

9.深化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进城农民转移落户,释放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和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条件,充分接收流动人口及寄住人口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流动人口及寄住人口子女就读由教育部门根据居(租)住地就近安排公办学校就读。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落实政府、企业、个人支出责任。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房管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三)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10.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全市社会法人信用联动奖惩有关政策。加强违法失信行为信息的在线披露和共享,加大宜春市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归集和应用力度。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诚信自律等行业信用建设。全面推行食品经营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探索推广婴幼儿乳制品等高风险产品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不断完善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的食品安全追溯链条。建立食品农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市场监管提供技术保障。深入开展价格诚信、质量诚信、计量诚信、文明经商等活动,强化环保、质检、工商、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实行品种全过程覆盖和药品生产企业全品种赋码。(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商务局、市食药监局、人行宜春市中心支行)

11.强化消费领域基础设施支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种网络无缝链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实施传统景区优化升级工程和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完善景区公路、旅游咨询中心、游客集散中心、观景平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民健身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布局建设停车设施,加强停车设施配置,充分考虑未来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推广的需要,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推动铁路与物流、电商加快枢纽节点的相互配套融合,在重要铁路干线站点建设一批综合物流中心,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城市中心铁路货场转为城市配送中心。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全面实行公租房货币化补贴制度,积极贯彻落实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适时实施购房阶段性奖励和补贴措施,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市旅发委、市商务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房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体育局、市科技局)

12.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规章制度体系,落实《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实施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积极推进“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进网络交易平台工作,完善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整合消费投诉举报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用好“12358”价格监管平台,畅通价费投诉举报渠道,大力查处商品销售、网络购物、旅游休闲、餐饮服务、停车、物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不实行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公布市场价格举报情况,公开曝光典型查处案例。加大对经营者利用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责任单位:市服务业发展办、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物价局)

13.积极培育国内外消费市场。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区域合作,努力推动宜春进出口货物的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充分利用月亮文化节等各类平台,带动文化娱乐、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消费。积极争取过境免签政策,优化通关、检验检疫服务。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拓展入境旅游。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落实电子商务平台通关、检验检疫、退税、融资政策,大力开拓国外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发展办、市旅发委、市发改委、宜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4.拉动优势产业走出去。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我市锂电新能源、建陶、机电、绿色照明、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融入沿线国家产业链、价值链和消费链。支持外贸企业到境外通过设立公司、仓库、专卖店及其他方式,开展营销渠道建设。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建立生产线。大力开拓以南非为中心,向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南部非洲周边国家扩展的新兴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资委、市外侨办、市农业局)

(四)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15.加大财政支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对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加快服务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停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并入新型墙体专项资金,停止向水泥生产企业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将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预制件列入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纳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将育林基金等两项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扩大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免征范围,暂停征收企业按销售收入1.2‰计算缴纳的防洪保安资金。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加新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健全政府采购政策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扩大市场需求。(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16.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服务业及消费金融特点调整管理层级,支持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消费金融事业部;加大消费信贷的创新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工薪贷、薪金贷、汽车贷等消费信贷产品,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金融需求。大力支持铜鼓县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试点成功逐步向全市推广。进一步加大银行机构的引进力度,积极推进机构改革转型,加快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促使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多层次发展,信贷投入有效增长;支持银行机构不断丰富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打造集消费、理财、融资、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同时支持新消费领域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发行工作。积极推动惠普金融建设,加大金融机具设施的布放力度,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加快探索在边远农村地区建立非全日制金融网点,有效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宜春中心支行、宜春银监分局)

17.完善土地政策。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结构,重点保障新消费新投资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的发展用地,多途径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小型配套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存量建设用地结构,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建设用地。在城市公交站场、大型批发市场、休闲广场和文化中心的地上地下,推广立体开发及综合利用模式。拓展用地空间,灵活用好区位调整政策。鼓励原用地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对引入的企业总部及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用地,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时开辟绿色通道,做到随到随办、优先报批。依法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重点保障农村养老、文化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合理规划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房管局)

18.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创新人才计划,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引进,支持地方、部门和用人单位设立引才项目、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建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现代化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推进产教融合,加强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扩大旅游、家政、健康、养老、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人才规模,培养造就一支走在时代前列、掌握专业技能的产业人才大军。(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服务业发展办)

19.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制度体系,以健康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引导生产方式变革。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措施,推动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健全江河湖库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积极落实阶梯气价、水价等制度改革方案。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逐步建立完善排污权、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交易制度。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全面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审计局、市财政局)

20.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市发改委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各责任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协作,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要完善政策实施评估体系,综合运用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估实施效果。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

COPYRIGHT@2004 bt365的网址管理委员会版权所有!     网络实名:宜春市经济开发区     赣ICP备05000647号